螺絲

「一顆螺絲的叫喊──高科技廠房內的詩歌、影像與幽靈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顆螺絲掉在地上/在這個加班的夜晚/垂直降落,輕輕一響/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/就像在此之前/某個相同的夜晚/有個人掉在地上」

中國詩人許立志的詩作〈一顆螺絲掉在地上〉,是他描述自己在擔任富士康產線工人時,所見不堪工廠生活而自盡的工人的描寫,沒有控訴,沒有見血,只有輕盈的接近日常的語言風格。這名敏銳而善感的詩人,最後也成為2010年深圳富士康員工「連環跳」的犧牲者之一。

科技業勞工之苦一直不乏文本描述。例如2016年「台灣國際勞工影展影展」的《機器人夢遊症》。這部影片記錄了在HTC手機發表會上,洋華光電勞工抗議公司血汗代工HTC手機面板的衝突畫面,以及HTC研發工程師謝銘鴻過勞死後,對業主以及家屬的訪談影像。

影片調閱謝銘鴻的打卡紀錄,十二點、一點、兩點及三點離開是他的常態。《機器人夢遊症》慢動作撥放科技勞工上機台的動作,彷彿夢遊般,也似乎是對維也納導演弗里茨.朗(Fritz Lang)的《大都會》地下城勞工低著頭,機械般列隊上工、換班場景的致敬與再現。

諷刺的是,從《大都會》到《機器人夢遊症》隔了近90年的時間,從地下城工廠到晶圓廠,勞動者的面貌竟是如此驚人的相近。

而2009年針對竹科無薪假、裁員潮所進行的訪調報告《九降風中的勞工》,除了被當作勞工面對資方的自保手冊,更是意外保留了台灣高科技勞動史的珍貴片段,留下了2008年金融海嘯時,竹科近10萬人被迫放無薪假的情景。

在《九降風中的勞工》裡,訪調者除了社運工作者,研究生之外,更有科技業工程師加入隊伍。特別的是,將近一半的訪調文章撰文者,同時也是此波裁員潮、無薪假下的犧牲者,這讓訪調文章呈現一種同理的感受,也使這部《九降風中的勞工》成為高科技業內專題報導的經典。

此外,由責任科技國際運動網絡(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)發起人泰德.史密斯(Ted Smith)主編的《挑戰晶片》(Challenging the chip),則將關懷視角擴大到高科技業與生態環境、社區居民、電子汙染,高科技女性與移工就業的不平等,以及彈性勞動等議題上,並提出了抵抗的實例與策略。

《挑戰晶片》的其中一章是以台灣桃園的RCA(美國無線電公司)為討論內容,詳述了RCA將汙染、勞動權益等企業成本外部化的作法,以及罹癌的受害者抗爭的故事。對RCA議題有進一步興趣的讀者,亦可參考由台灣行人出版社出版、內有眾多對當年受害者訪談與工廠實景照片的《拒絕被遺忘的聲音:RCA工殤口述史》。

2017年最暢銷的非虛構類書籍,林立青《做工的人》生動描述了建築工地勞動者的悲喜。而很可惜,對高科技業日常勞動面貌的田野深入描寫,至今仍然較為少見。但是上述這些訪調者、創作者的努力,的確讓我們看到了科技業在高壓力、高分紅之外的另一些情景,也讓這群以往被稱為「勞工貴族」的真實面貌,得以更顯清晰。

 

楷力企業有限公司

參考資料

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44907/labor-in-tech-industry

https://wp.me/p9apq4-IR



Orignal From: 一顆螺絲的叫喊──高科技廠房內的詩歌、影像與幽靈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工業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